時間:2022-12-07來源:互聯網所屬分類:采購物流
在面臨供應商很長又不可靠的交期時,采購通常都會直接采取較被動的方法,如準備安全庫存、催貨等,這都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存在。較主動的方法是從了解交期的構成基本前置時間要件開始,交期一般都與時間因素有關,只要找到問題的源頭,才能有效管理供應商的交期,這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。
一、降低供應商接單的變異性
供應商的產能短期來看是很固定的,需求變動會影響供應商的工作量,會直接影響到交期。在依訂單生產的型態下尤其明顯,交期時間通常較長。
供應商面臨的需求變動是由客戶下單的模式所造成的。當客戶(采購)更改數量、更改交貨日期或頻繁的更換供應商,供應商面臨的需求也跟著改動??蛻?采購)的下單模式,則與其主生產排程有極大的關系,因此,采購最好將動點放在與供應商溝通上,讓采購了解供應商的產能分配狀況,而供應商也要能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,使供應商產能的分配能配合實際客戶需求的變動。
二、降低整備時間
供應商整備時間的改善可以增加生產排程彈性,并且降低生產的時間,在JIT的生產環境下,其影響尤其顯著。降低整備時間有以下的方法:
1.購買新機器設備或機臺重新設計變更。
2.使用電動或氣動輔助設備。
3.安裝快速夾持裝置。
4.透過工業工程進行工作流程分析改善。
5.使用標準零件與工具。
三、降低運送的時間
運送時間與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距離、交貨頻率以及運輸模式有直接的關系。
①使用當地的供應商可大幅降低運送時間,如果供應商位于海外,無論是海運或空運,尋求一個信用良好、價格合理、效率高的貨運承攬業者是非常的重要。
②如貨物需要上棧板,貨柜內的空間利用率也要加以詳細計算。若是貨品不多,也可考慮併貨的方式,來節省出貨成本及時間。
當然,方法遠不止以上這些,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來參加我們的課程——《供應商交期與庫存控制》
本課程以供應鏈管理理論為基礎,深層次詳細地探討采購人員如何通過縮短訂單時間、縮短供應商供貨周期和實施VMI項目等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改革,提高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、競爭力和顧客滿意度,降低庫存水平的同時,大幅度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。,感興趣的學員可以來電咨詢:
具體課程內容可以參考以下大綱:
A:供應鏈管理概述
1 供應鏈時代特征
1.1 全球化經濟發展中的產品同質化趨勢
1.2 產品需求的多樣化趨勢
1.3 低價競爭的激烈程度
1.4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
2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
2.1 客戶滿意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含義
2.2 目標實現的途徑,就是確保:適時、保量無差錯
2.3 可靠性、快速性、低成本以及柔性
2.4 關于牛鞭效應
3 供應鏈管理挑戰
3.1 需求的不確定性和產品壽命周期短帶來的挑戰
3.2 供應鏈系統加劇了這一狀況(牛鞭效應)
3.3 供應鏈最大的兩項成本以及冰山說
3.4 風險成本、機會成本的含義
3.5 為什么要供應鏈管理?
3.6 小案例:賣報紙小男孩的困境該如何解決?
4 供應鏈的應對措施
4.1 ZARA的供應鏈案例
4.2 解決供應鏈問題的幾個方面以及方法
4.2.1 供應鏈網絡規劃的主要問題
4.2.1.1 設施數量、位置以及分工設計對供應鏈成本重大影響
4.2.2 庫存管理與Risk-Pooling
4.2.2.1 庫存管理的基本模式
4.2.2.2 推式策略與拉式策略
4.2.2.3 延遲生產策略——最終解決供應鏈難題的核心利器
4.2.3 供應鏈伙伴關系的價值
4.2.3.1 供應鏈成員間的交易成本以及消除
4.2.4 供應鏈管理中供應商的重要地位
4.3 成員共同參與來供應鏈問題的主要策略簡介
4.3.1 VMI(供應商管理存貨)
4.3.2 JIM(聯合庫存管理)
4.3.3 CPFR(協同預測與補貨策略)
4.4 信息技術如何確保供應鏈伙伴關系的緊密合作
4.4.1 信息技術發展的概況介紹
5 現場演練:溝通成本到底有多大
(作為以下培訓內容的鋪墊)
B:供應商交貨期管理
1 供應商交貨期概念、構成及與采購價格的關系
1.1 交貨期概念
1.2 交貨期的六項構成及具體分析
1.3 供應商提前或延期交貨的不當影響
1.4 供應商延期交貨的代價
2 供應商交期不當的可能原因
2.1 供應商的原因
2.2 本企業內部的原因(采購/生產/其他部門)
2.3 合同簽訂后供采雙方地位的驟然變化
3 管理供應商交期的技術與方法
3.1 信息技術的幫助
3.2 溝通方法與技術
3.3 訂單跟蹤登記表
3.4 交期掩蓋的質量、成本、物流等問題
3.5 嚴格合同條款
3.6 了解生產工藝與設立關鍵監控點
3.7 幫助供應商改善績效
3.8 風險收益原則
3.9 交期管理五大實用技巧
C:庫存控制
1 庫存管理概述
1.1 庫存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
1.2 為什么要保持庫存
1.3 保持多少庫存
1.4 保持庫存的財務影響
1.5 庫存不足的成本
1.6 庫存主管的作用
2 庫存水平設定
2.1 庫存管理及供應鏈戰略
2.2 需求預測
2.3 前置期管理
平衡線(LOB)案例:西服生產商
2.4 企業資源管理(ERM)系統
物料清單(B.O.M.)
JIT與MRP系統相結合的實踐
3 庫存計劃
3.1 服務水平政策
3.2 庫存分類技
ABC法則的應用案例
3.3 可追蹤性和減少品種
3.4 庫存編碼系統
3.5 保險、貸款擔保條款
3.6 庫存管理計劃、災害恢復計劃
4 庫存運作
4.1 監視庫存流動
4.2 庫存的度量與估值、接受與發放
4.3 庫存補充系統、定購多少?何時訂購?
4.4 經濟訂貨批量(EOQ)的圖示
5 如何確保庫存信息準確
5.1 物料編碼的作用
5.2 信息技術的支持
5.3 倉儲異動處理的技巧
6 降低庫存水平與提高庫存周轉率的策略與方法簡介
6.1 如何減少安全庫存量?
6.2 如何減少呆滯庫存?
6.3 銷售庫存管理的挑戰有哪些?
6.4 如何做好項目型的庫存管理?
6.5 如何做好備件(耗材)庫存的管理?
6.6 計劃管理對庫存的影響?
6.7 采購管理對庫存的影響?
6.8 倉儲管理對庫存的影響?
課程咨詢熱線: